
关于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
2017年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
县委常委会:
按照会议安排,我就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情况作如下述职,请予评议。
一、履职情况
(一)抓调研解问题,认真履行职责。带领班子成员开展“访民情、解民忧、转作风、促和谐”大调研活动,深入6个村、走访农户300余户,收集意见建议97条;主持召开党委会议12次、联席会议6次、现场推进会5次,研究部署“群教”活动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,作出决定20项,出台指导性文件11个;带头执行工作“挂牌公示”制度,先后15次深入18个党支部督查问效,解决花坛村腊岩支部活动场所建设等困难问题;“群教”活动中,带领班子成员研究制定32条措施,集中整改了6大方面25个突出问题。
(二)抓基层打基础,加大整顿力度。带领班子成员先后14次深入花坛村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、研究整顿措施,采取任命党员带头致富能人担任村党支书记、派驻指导组、制定整改清单、限期整改等方式,抓实整顿工作,目前该村多项工作名列全镇前列;指导村“两委”落实好“四议两公开”、“六步工作法”等制度,坚持每月公开党务、村务和财务,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,增进理解支持;在镇内4个依法开放的宗教场所设置党建联络员,扩大党组织服务范围;采取蹲点督促、责任到人、限期拆除等措施,拆除违章建筑21户600余平米,制止乱搭乱建15户;带领相关站所,到6个村及时清理资产、资金、资源;督促镇、村及时清理取消不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81户101人,城镇低保对象8户9人。
(三)抓创新提活力,推进党组织建设。开展党代表常任制工作,筹资30余万元办理党代表提案16件,实行党代表联系党员、党员联系群众制度;抓实“合作股份”试点工作,促进集体经济发展,指导成凤村将各级扶持项目资金40.5万元转变为集体“股本”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做法,受到省委组织部肯定,成凤村支书记黄悌强专门到省农村干部学院交流成凤村“合作股份”工作经验;深化“留守人员关爱”体系,开展“八项关爱”活动,在新滩村率先试点农村互助养老 “幸福院”,并逐步延伸到村和小组;抓实“盐水线”的新滩村庙口、花坛村腊岩等6个服务型党支部示范创建。
(四)抓教育强管理,建设实干队伍。邀请专家授课10次、开展领导干部讲坛11次,组织村组干部培训1000余人次,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;树立“能者上,庸者下”的用人理念,合理调配站所干部职工,严格管理村组干部,全年任免站所长4名、村支书记2名,调整站所干部6名、村组干部8名;依托网络党支部,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,让流动党员流出不流失;指导建立“困难党员帮扶中心”,帮助26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困难31件;严肃查处党员干部优亲厚友、损害群众利益等情况,查处违纪干部1人、普通党员严重违纪1人;带头落实“三会一课”、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,坚持每月为基层党组织上党课,指导基层党组织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,初审评定不合格党员5名,其中限期改正4名,除名1名。
(五)抓投入建平台,提升服务能力。带领党委、政府班子修改完善《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》,督促村“两委”修改完善《党支部书记、小组长绩效考核办法》,破除村组干部乐于吃“大锅饭”的陋习,激发干事活力;制定《村民小组工作经费管理办法》,确保工作经费用在刀刃上;多方筹资20余万元,抓好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。
二、存在问题及原因
(一)统筹兼顾做得不好。比如,成凤村和两碗村都是“合作股份”试点村,成凤村的“合作股份”工作使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,彻底摆脱“空壳村”,而两碗村连项目都还没有落地。这说明我在履行“第一责任人”职责时,通盘考虑、统筹兼顾的能力还不强。
(二)投入的精力不足。基层工作中认为农村关键要抓好发展,导致我在研究基层发展方面花的精力相对较多,研究如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精力明显不足。比如,上级安排基层党建工作时,局限于安排部署,把工作交给党委副书记、组织委员去抓落实,自己跟踪指导、督查问效等方面做得不够好。
(三)钉钉子的精神不强。有时遇到坚钢的问题时,敢于碰硬的勇气不足、不敢冲不敢闯,担心一不小心搞出麻烦难以善后。比如,青坪新集镇修好了两年多,但一直缺乏人气,热闹不起来,而两碗老集镇危岩危险区域内的群众又迟迟不能搬迁完毕。这说明我在破解基层问题和困难时顾虑太多、办法不多、不够果断坚决。
三、下步工作打算
(一)提升能力,切实履行职责。提升自己统筹兼顾的能力,投入更多的精力,认真落实主体责任,带头推进全镇基层党建工作,带头进村到户听意见,精心研究推进措施,抓实事中指导、事后问效,用足干部职工年终考核、村组干部绩效考核等压力,打破“干好干坏一个样、干与不干一个样”等不作为、慢作为、乱作为现象,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热情,打造一支实干型队伍。
(二)下移重心,助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。一是推进“合作股份”工作。2015年1月组织召开一次“合作股份”工作现场推进会,组织其余5个村的书记、主任到成凤村去现场取经,让其余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,力争2015年底至少有3个村有村级集体经济。二是管好用好综合服务平台。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综合服务平台管理、使用制度,充分发挥平台作用,提高办事效益。三是深化“关爱留守人员”体系。把新滩村的成功经验推广到镇内其他村,不断向村民小组延伸,让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有人管、有人服务,推进和谐农村建设。四是推进支部活动场所建设。加大协调力度,多方争取资金,整合可用资源,推进党支部活动场所建设,争取2年内,在符合条件的12个农村党支部全部建设活动场所。
(三)立足基层,加大依法治村力度。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,扎实推进依法治村力度。一是及时修改完善规章制度。利用“群教”活动的成果,健全完善镇内各种制度,用制度破解村干部“官小权大”、村民“信访不信法”等问题,用依法治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。二是培育一支知法、懂法、守法的基层队伍。积极引导镇村干部、大学生村官、新农村指导员率先学习,领会依法治国、依法治镇、依法治村的重要性,采取召开集中学习会、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法治意识和能力。三是建立依法治理保障。成立依法治理工作领导组,制定实施方案,同时加大宣传,通过“三务公开”等途径,让群众参与依法治理工作,畅通群众监督、反映、诉求渠道,确保依法治理工作取得实效。
2017年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
在今年的基层党建工作中,我坚持“抓发展必须抓党建,抓党建就是抓发展”的理念,着眼发展新要求,顺应群众新期盼,坚持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统领,认真履行“第一责任人”职责,重点抓了五项工作。
一、深入开展“访、知、解”
省委组织“访、知、解”活动,抓住了干部作风转变的切入点,抓住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。我们坚持走访活动常态化,在组织全市干部进村入户的同时,我带头扩大走访范围,深入14个县(市、区)的32个乡镇、74个农村走访农户,了解民意,认真解决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。市、县两级干部把“访、知、解”活动和去年以来实施的“千名干部进企业、万民干部下农村”结合起来、与干部下乡住村结合起来、与领导干部包村增收结合起来,在“访、知、解”中强化宗旨意识,养成服务自觉。市县两级14978名干部住村4893个,走访农户14.5万余户,办实事9833件,落实帮扶资金5.4亿元,解决问题7321个。我体会到,了解民意办实事,是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。
二、干部全员搞“四诺”
创建服务型党组织,养成言行一致的习惯很重要。年初开始,我们开展了全员搞承诺、示诺、践诺、评诺的“四诺”活动:一是各级干部承诺全覆盖。结合岗位职责确定办实事项目,做出公开承诺;二是“五位一体”示诺全方位。把所办的具体实事、完成时限在媒体、文件、公共场合、项目现场和各自办公室进行展示,形成无处不在的自逼机制、他逼机制和倒逼机制;三是服务发展践诺全上阵。按时段、按标准抓好落实,办好承诺事项;四是党员群众评诺全公开。组织党员、群众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等公开评议,接受社会监督。通过“四诺”活动,我市项目建设、具体实事得到有效落实,基层党建的`实际成效凸显,形成了党建跟着项目走、组织围着项目建、干部盯着项目干的良好氛围。我体会到,承诺是理清思路的过程,展示的是一种勇气;示诺是自逼加压的过程,展示的是一种底气;践诺是真抓实干的过程,展示的是一种士气;评诺是接受监督的过程,展示的是一种人气。“四诺”符合基层实际,符合总书记在河北省委民主生活会上讲话的要求,是我市创新基层党建的重要抓手。
三、推行“一评两监督”
在推进农村发展的实践中,农村干群矛盾相对较多,是滞约农村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。通过“访、知、解”和多次接访,我感到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,是村务决策“程序空转”,“四议两公开”执行走样,支委的提议没人把关,商议、审议、决议过程和执行没人监督,使制度流于形式,好制度没有产生好效果。鉴于此,我注意推动基层实践创新,及时总结经验,在全市乡镇推行了“一评两监督”办法,来规范“四议两公开”操作。“一评”就是乡镇党委对村党组织提议事项提前介入,审核评估把关;“两监督”就是乡镇包村干部对决策操作程序和决策实施过程全程监督。决策过程和实施结果实行“一档双存”,由乡、村分别保存,方便群众随时查核。有效避免了村务决策随心所欲,强化了源头把关;避免了民意失真,促进了民主管理;避免了乡镇责任悬空,强化了服务基层的责任意识;避免了干群矛盾,保障了村民利益,使干群关系深度融合,农村稳定持续好转,发展环境不断优化,创新活力有效增强。
四、实施“代理制”
工业化、城镇化加速推进,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与社会化服务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。解决这一问题,是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的重要任务。为此,我们推行了两项服务措施。一是民事“双向代理制”。把县直部门涉及民生的有关事项延伸到乡镇,通过依法委托或授权,由乡镇代办;把乡镇的有关事项延伸到本乡外出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城镇,在城镇建立乡镇代办点。这样做既方便了农村留守群众,不到县城就能办成事;又方便了外出务工农民,不回乡里也能办了事。二是在边远农村建立“党员干部是群众事务代办员”的制度。由乡村党员干部为群众全程代办有关事项。目前,全市县级政务大厅与乡镇服务中心全部完成了工作对接,偏远农村群众户口迁移、低保审批、工商证照办理、新农合报销等20余项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事项已经由乡村党员干部代办。这是基层组织履行服务职能的最直接体现,效果很好。
五、着力营造好环境
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,关键在干部。培养选拔好干部,关键是机制,关键是营造好的政治生态,形成好的用人导向。我们坚持实绩导向,全面推行具有忻州特色的“三三制”干部提名办法,坚持干部年度考核、重点工作考核、民意测评各占三分之一权重,做到了民意与实绩、素质与能力并重,杜绝了“拉票”现象,干部选任风清气正,使干得好的用得好、有作为的有地位。今年,我们相继把原平工业园区建设、中心城区“7451”工程推进、创建国家卫生镇、农业结构调整中实绩突出的8名乡镇党委书记提拔重用,体现了良好的实绩导向、服务导向,社会反响很好。
党建是统领,党建是龙头,党建是纲,纲举目张。通过下大力气抓基层党建,抓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,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发展。年初确定的转型项目均已落实,工业增加值持续大幅增长;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,违法建筑均无补偿拆除;集成创卫如期成功,已经有7个县5个镇成为国家卫生城、镇。全市上下精神振奋,势头正旺。我们深感,这都是抓党建带来的必然结果,“一因多果”。
基层党建任重道远,我们的工作还是初步的,差距还是不少的,特别是山老区基层党组织有资源、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方面还面临诸多难题。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兄弟市先进经验,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,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统领基层党建全局,团结带领广大党员为忻州转型跨越、赶队前行、进位争先作出新贡献。